品牌热线:400-6699-350

工信部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发布日期:2019-12-04 浏览次数:3179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9日。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该规划为未来十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堪称今后一个时期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70%。


1、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保险等支持措施。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


2、到2025年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达到25%左右

发展愿景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3、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引导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方联合开展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多车一桩、相邻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


4、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

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气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立项、审批、建设、验收、投运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5、正式意见稿中删减了此前关于2030年的发展目标

此前的内部意见稿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7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发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汽车新车能耗到达世界先水平。


6、建立新技术豁免机制

这一条与美国的《自动驾驶法案》中的一条类似,给予车企自动驾驶汽车生产数量豁免,被豁免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不用严格遵守现有的汽车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正式意见稿中的这一条很可能就是为后续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政策支持。


7、完善双积分管理办法

同时,意见稿还提出:要完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建立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


8、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企业对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健全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充换电等安全标准,完善安全法规制度。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召回管理工作力度。落实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为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讨论。《征求意见稿》再次把安全放在了重要位置,也是从政府层面,监督和管理企业生产。


9、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发展


《征求意见稿》提出,以资本市场为依托,发挥各类基金的协同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企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据电池中国网了解,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有200余家,而今年前三季度,能配套装车的电池企业已经不足70家,随着今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大幅退坡,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已经进入深水区。不过,业界普遍仍认为,目前近70家电池企业中,还将有约50家左右会被洗牌出局,最后国内电池产能将会集中在二三十家企业左右。这个预期也与《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目标似乎一致。


10、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征求意见稿》提出,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


在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中,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被列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网传《征求意见稿》这块表述为“加快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此次《征求意见稿》删除了“全”,由“全固态”变为“固态”,虽只是一字之差,却也值得寻味。


此外,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也被列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不过,《征求意见稿》没有再次在能量密度的提升上有所表述,而是强调了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提高。

11、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

《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推出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意见稿还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方案。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0到百万辆级别,从导入阶段迈入成长阶段,现在已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不过,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需要解决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对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来说,这也将是新机遇。